別慌,找出漏洞會讓量子加密更安全!
近日,一項探討量子加密技術的研究引起關注。上海交通大學光子集成與量子信息實驗室金賢敏團隊找到了量子密鑰分發(fā)實際系統(tǒng)中的一項物理漏洞,并提出了解決辦法。相關文章近日在論文預印本平臺arXiv上發(fā)表。據透露,該研究成果目前正接受某頂級期刊的同行評審。 在一些外行看來,找出加密通信的破綻,就等同于宣告這種加密方式并不靠譜。金賢敏對《中國科學報》表示,這一理解并不準確。量子密鑰分發(fā)的安全性在理論上毋庸置疑,而找出因系統(tǒng)器件不完美產生的物理漏洞并提出解決方案,是量子加密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找物理漏洞,關掉它 量子密鑰分發(fā)基于量子疊加和不可克隆的機械性質,結合一次一密的隨機密鑰,竊聽者無法測出量子的準確狀態(tài),也無從下手復制,在原理上保證了無條件安全的信息傳輸。 但在實際系統(tǒng)中,由于器件設備的不完美,還會有一些潛在的物理漏洞,這就為竊聽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人們掌握的物理規(guī)律成百上千,這之中會不會產生針對實體系統(tǒng)的攻擊方法?金賢敏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探測到的物理漏洞多來自源端和探測端,且大多數漏洞已被關閉。比如目前廣泛應用的量子密鑰分發(fā)協(xié)議(MDI-QKD),已經從原理上關閉了來自探測端的漏洞。 過去數十年中,物理學家不斷找出問題,并想方設法關閉這些物理漏洞。這些努力讓量子密碼傳輸的絕對安全性日臻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