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倍頻的原理是通過利用非線性晶體的二次非線性效應,使頻率為ω的激光通過晶體后變?yōu)轭l率為2ω的倍頻光。這一過程被稱為二次諧波生成(SHG),是首個在實驗上被觀測到的非線性光學效應。1961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Franken等人發(fā)現紅寶石激光(694.3 nm)通過石英晶體后產生了一條波長為347.15 nm的新譜線,新產生的光的頻率正好是原入射光的兩倍,這就是光倍頻現象。
8-NycG&) 激光倍頻的具體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_)H aF>/ 非線性效應:當強激光通過非線性晶體時,會引起晶體材料原子極化,即正負電荷中心分離,這種分離是動態(tài)振動的,振動頻率與激光的頻率一致,振動幅度與激光場強度相關。由于激光電磁場強度與極化強度存在非線性關系,極化強度與激光的電場強度E的平方成比例。
A5J41yH 相位匹配:為了實現有效的倍頻,需要滿足相位匹配條件,即基頻光和倍頻光的折射率在晶體中相同。這意味著在晶體中存在一個方向,使得基頻光和倍頻光的折射率一致,從而保證能量能夠從基頻光有效地轉換到倍頻光。
~
汾阳市|
大冶市|
大英县|
离岛区|
平塘县|
余干县|
舞钢市|
河津市|
肃北|
万荣县|
钟祥市|
睢宁县|
和田县|
浏阳市|
花垣县|
湖南省|
正安县|
枣阳市|
凤阳县|
田林县|
马关县|
平乐县|
沅陵县|
丰宁|
崇仁县|
台江县|
黄梅县|
武冈市|
遂平县|
招远市|
托克逊县|
平乐县|
任丘市|
南岸区|
海口市|
道真|
临漳县|
三台县|
勃利县|
鄂伦春自治旗|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