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光
曲線可通過LightTools中的IES/LDT工具導入,并且轉(zhuǎn)換為LT可用的TXT文件。
yXV|4 d3G{0PX 2.針對
配光曲線IES的使用。。。。目前本人理解到的IES的使用只能用用于LT光源建模的點、面
光源和體光源。而對我們自己建立的
LED機械模型,如果將它創(chuàng)建物方光源,并指定
透鏡表面為發(fā)光面,其余面禁用。那么這樣建立的模型是沒辦法進行角度網(wǎng)格的導入的,因為找不到導入的設(shè)置區(qū)。
`6N-MsP 1R%`i'$/ 
FgQ_a/* 這是將IES導入,并且可以轉(zhuǎn)化為可用的txt文件。
_#D\*0J >_aio4j}r 1|WpKaMoq 這是自建的LED模型
hJo^Wo nuO3UD3 TflS@Z7C 從這圖可看出自建的LED模型,無法添加角度網(wǎng)格(即IES配光的轉(zhuǎn)化)
#O9*$eMw uWB:"&!^
Rs F3#H b({Nf,(a2

9^QYuf3O 這是LightTools光源建模的柱形光源,設(shè)置rearface為發(fā)光面,可看到這變就可以有用戶自定義的 角度分布和空間分布,并且可導入配光文件TXT.
-)OkG#J@ >6[ X } 所以我的問題就在這,到底有沒有辦法針對自己建模的LED透鏡表面添加配光
文件呢?配光文件中的解讀一般都只是光源長度為0.但是我的
仿真需要與光源的長度相關(guān)。針對于面光源模型,插入IES文件,在不遠處設(shè)置一接收器,此時改變不同的光源大小,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通量變化很小。
q= yZx) 那么我的疑問是IES文件的使用到底怎么樣才算比較準確呢?也就是說,假如我從CREE上面
下載了它的光源3D模型和IES配光文件。如何更準確仿真該燈的實際效果。3D模型無法導入IES文件,那么是否可以用點光源導入IES替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