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OPSYS代碼詳解-非球面激光束整形器
非球面激光束整形器 參考Donald Dilworth《Lens Design Automatic and quasi-autonomous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書第十六章 ~b.C[s
aS
]bTYJ'
首先選擇工作目錄C:\Synopsys\Dbook\ [attachment=98969] ?P<8Zw
然后,點擊“Open MACro”按鈕 ,打開宏C16M1,該文件中的代碼如下: Y?cdm}:Ou
RLE !鏡頭輸入文件起始點 ID LASER BEAM SHAPER ! 鏡頭標識 WA1 .6328 ! 定義單個波長,單位為um UNI MM !透鏡單位為mm OBG .351 ! 使用OBG指令聲明高斯光源,束腰半徑為0.35mm,孔徑大小為輸入光束的1/e**2點 1 TH 22 ! 表面1和表面2之間的距離為22mm;表面1必須在束腰位置 2 RD -5 TH 2 GTB S ! 定義表面2的半徑和厚度,以及玻璃類型為來自玻璃庫Schott 的SF6 SF6 3 UMC 0.3 YMT 5 ! UMC指令求解表面3的曲率,給定邊緣光線的角度為0.3; ! YMT指令求解在表面4上邊緣光線高度為5mm時所對應的厚度; 4 RD 20 TH 4 PIN 2 ! 定義表面4的半徑和厚度,并拾取表面2的折射率 5 UMC 0 TH 50 ! UMC指令求解表面5的曲率,給定邊緣光線的角度為0°,即光束被準直;表面5的厚度為50mm; 7 ! 定義表面6和表面7,且兩表面必須平坦且重合,因為它們是AFOCAL輸出 AFOCAL ! 設置系統無焦 END !結束鏡頭輸入文件 點擊PAD圖標[attachment=98972]或在CW窗口輸入SYNOPSYS AI>PAD,得到該透鏡系統的二維圖,如圖1所示: [attachment=98978] wc&%icF*cr
c&!EsMsU
圖1粗略猜測用于激光束整形器的初始系統 對初始系統進行優(yōu)化,運行優(yōu)化宏C16M2,其代碼為: CHG !改變透鏡 NOP !移除所有表面拾取和求解 4 PIN 2 !表面4拾取表面2的折射率 5 TH10 UMC 0 !表面5的厚度為10mm,UMC求解表面5的曲率,給點邊緣光線的角度為0; END !結束 PANT ! 定義變量參數 VLISTRAD 2 3 45 ! 改變表面2,表面3,表面4,表面5的半徑 VLISTTH 3 ! 改變表面3的厚度 VY 3CC ! 改變表面3的圓錐常數 VY 4CC ! 改變表面4的圓錐常數 VY 3G 3 ! 改變表面3的第四階非球面項系數G3 VY 3G 6 !改變表面3的第六階非球面項系數G6 VY 3G 10 !改變表面3的第八階非球面項系數G10 VY 4G 3 ! 改變表面4的第四階非球面項系數G3 VY 4G 6 !改變表面4的第六階非球面項系數G6 VY 4G 10 !改變表面4的第八階非球面項系數G10 END ! 結束 AANT ! 定義像差參數 AEC 11 1 !自動控制邊緣厚度,防止邊緣太薄,目標值為1,權重為1,窗口為1 ACC 41 1 !自動控制元件中心厚度,防止中心厚度太厚,目標值為4,權重為1,窗口為1 ASC !自動控制表面傾斜角 LUL100 1 1 A TOTL ! 系統總長不超過100 M 5100 A PYA 0 0 1 0 LB1 ! 0視場表面6的邊緣光線高度目標值為5,權重為100;LB1-倒數第2個面 M 0 1A P FLUX 0 0 1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1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9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9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8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8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7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7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6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6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5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5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4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4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3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3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2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2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1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1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9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9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89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89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88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88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86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86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84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84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82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82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8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8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7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7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5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5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M 0 1A P FLUX 0 0 .3 0 LB1 ! 0視場表面6上在Y方向高度為0.3時所對應的光通量衰減為0 GSO 0.01 10 P ! 控制弧矢面上10條光線產生的OPD GSR0 50 10P ! 控制弧矢面光線網格中所產生的光線角度為0,由于系統是AFOCAL的,所以使用GSR指令以輸出角度為目標 END ! 結束 SNAP !設置PAD圖更新頻率,每一次優(yōu)化更新一次 SYNO 50 !程序優(yōu)化次數為50次 接著,點擊圖標[attachment=98976]進行模擬退火,具體參數設置為(22,1,50): [attachment=98977] El3Y1g3+3
得到采用非球面透鏡的雙透鏡設計,如圖2所示: [attachment=98979] tOn 6
圖2 采用非球面透鏡的雙透鏡設計 然后評估該鏡頭的光通量均勻性。在CW窗口輸入SYNOPSYSAI>FLUX 100 P 5,然后點擊“Enter”鍵。得到光通量分布圖,光通量幾乎均勻。 PL;PId<9w
FLUX 100 P 5 的含義: 數字100-追跡的光線數目 字母P-主波長 數學5-表面5 [attachment=98975] u4
##*m
在CW中輸入指令OPD,TFAN 5 P,如下圖所示: FW](GWp`: TFAN-子午光扇圖 5-光線數目 P-主色 [attachment=98971] @'go?E)f
由圖可知,該鏡頭設計基本上是完美的,只有超過1/1000的波前差,僅需兩片透鏡。 使用DPROP檢查輸出波前。運行宏C16M3,其代碼為: STORE9 ! 將透鏡結果保存在透鏡庫位置9 CHG ! 改變透鏡 CFIX ! 固定孔徑光闌 END ! 結束 DPROPP 0 0 5 SURF 2.5 R RESAMPLE !設置衍射傳播參數 GET9 ! 獲取透鏡庫位置9的透鏡 0L3v[%_j"
關于DPROPP 0 0 5 SURF 2.5 R RESAMPLE 的解釋: DPROP-衍射傳播 P-主色 第一個0- Y方向的0視場 第二個0-X方向的0視場 5-表面5 SURF-繪制一個波陣面透視圖,波陣面落在表面5的頂點平面上 2.5-曲面圖的高度 R-設定該曲面的視角為右視角 RESAMPLE-多重采樣 最后得到DPROP衍射傳播特性分析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