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在鐳-223和錒-225的同步分離制備方面獲進展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學室秦芝研究員團隊,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研究裝置(HIRFL),以及自主研發(fā)的自動化分離樣機系統(tǒng),在醫(yī)用同位素鐳-223和錒-225的同步分離制備方面獲得重要進展。 鐳-223(半衰期為11.4天)和錒-225(半衰期為10天)作為兩種極具潛力的阿爾法發(fā)射同位素,由于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在小體積腫瘤和多位點轉移性癌癥的治療中展現(xiàn)出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傳統(tǒng)的鐳-223和錒-225生產方法復雜且效率不高,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迫切需要開發(fā)出一種高效且自動化的制備系統(tǒng)。 團隊基于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研究裝置提供的中高能質子束和氮束,自主研發(fā)和建立了一套可同步制備鐳-223和錒-225的自動化分離系統(tǒng),建立了完整的“釷靶輻照-分離純化-藥物標記”的制備工藝路線,顯著提高了鐳-223和錒-225的分離純化效率。 據悉,研究團隊將利用這一技術成果,進一步開展百微居及毫居級鐳-223和錒-225的生產制備工作。 |




